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6章 中芯国际之三剑客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定律标示着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,至少在50多年内,该定律都被认为可靠。

    但人类的工艺是有极限的,摩尔定律也不可能一直延续。

    2001年,当时的芯片制成工艺是130纳米,我们那时候用的奔腾3处理器,就是130纳米工艺。

    2004年,是90纳米元年,那一年奔腾4采用了90纳米制程工艺,性能进一步提升。

    而当时能达到90纳米制成工艺的厂家有很多,比如英特尔,英飞凌,德州仪器,IBM,以及联电和台积电。

    8年后,2012年制程工艺发展到22纳米,此时英特尔,联电,联发科,格芯,三星等,世界上依旧有很多厂家可以达到22纳米的半导体制程工艺。

    但从22纳米开始,成了一个分水岭。

    当制程工艺进入14纳米时,联电(台湾省联华电子)止步于此。

    “联电”和“台积电”,曾被誉为世界芯片制造双雄,这两家公司,占据全球60%以上的芯片制造份额。

    联电,更是曾经的老大,但是联电的制程工艺就止步于14纳米了。

    2017年,工艺步入10纳米,英特尔倒在了10纳米,曾经的英特尔芯片制程独步天下,台积电三星等都是跟在屁股后面追赶的。

    但是当工艺进入10纳米后,英特尔的10纳米芯片只能在低端型号机器上使用,英特尔主力的I5和I7处理器,由于良率问题而迟迟无法交货。

    而在7纳米领域,英特尔更是至今无法突破,而美国另一家芯片代工巨头“格芯”,也是在7纳米处倒下的。

    格芯宣布放弃7纳米,格芯是美国军方2016-2023年的合作伙伴,美国军方和航太工业所需要的芯片等都是包给格芯代工的。

    但是因为7纳米研发成本和难度太大,格芯最终决定放弃7纳米。

    于是这才出现了漂亮国政府将“台积电”纳入美军合作伙伴中,并且准备和台积电签署2024年后与漂亮国政府的芯片代工伙伴协议。

    因为7纳米技术,台积电被漂亮国政府视为“自己人”,而为了长期供货漂亮国,台积电也宣布了120亿美元的赴美建厂计划。

    漂亮国自己的代工老大英特尔倒在10纳米,格芯倒在7纳米,而进入更难的5纳米,只剩下三星和台积电。

    但三星5纳米年初才首发,离量产和高良率还有一大段路要走,之前提过芯片代工,首发,试产,正式量产,这三阶段一个比一个重要。

    三星在14纳米的良率比不上台积电,在10纳米的效能比不上台积电,在7纳米的研发制程比不上台积电。

    你只有达到正式量产且高良率的时候,才能谈成功,目前台积电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有能力量产5纳米的代工厂。

    纵观整个芯片工艺制程的发展之路,真的是斑斑血泪,即便强大如IBM,英特尔,格芯等国外大厂也是说倒下就倒下,说放弃就放弃。

    这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程,不成功是大概率的,而成功则需要真正意义上的用命杀出来。则需要真正意义上的用命杀出一条血路。

    而后世,中心是唯一一家能拿得出手的半导体代工企业。

    而在更进一步的7纳米领域(性能比14纳米提高20%,耗能降低50%),中心仍然挑战重重,2020年底试产,但离量产还比较远。

    至于跟进一步的5纳米领域,则苦于没有EUV光刻机成了设想,没办法EUV光刻机就是进入5纳米之后领域的钥匙。

    但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,后世世界上只剩三家7纳米的玩家了,一家台积电,一家三星,一家中心。

    后世中心这二十年的发展路充满坎坷,除了技术研发的不易外,更伴随着和老冤家台积电的恩恩怨怨。

    中心这二十年发展史上有三位重要人物,张京,邱慈,梁孟。

    张如打下了江山,邱慈稳住了江山,而梁孟则是壮大了江山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