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四十五章 要当领导了?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红星轧钢厂,厂长办公室

    “年轻人朝气蓬勃,正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所在嘛!”

    和蔼可亲的杨厂长如是说。

    康思杰的师父王永顺,将《关于我国能源问题的浅见及若干解决方案》的报告修改一番后,主要就是把里面的数据给加强了一下,再拿去和杨厂长探讨了一回。

    紧接着,在车间里摸鱼的康思杰,就出现在了厂长办公室。

    “小康,你的上一份报告,也是很有想法的,”杨厂长看着下首平静沉稳的康思杰,接着笑道:“比如那个安全问题,我就觉得很好嘛!只是...”

    “就是动作太大,要是整个厂都按计划来重新规划,涉及的人力物力比较多,加上热轧车间又是日夜不停机,”唱双簧的王永顺,顺着说起:“等到有个时间合适了,上厂里的会议大伙一起讨论了,都同意了,再来分批逐步施行。”

    “杨厂长,师父,确是我年少不知事,当初只想着自己有了个不错的构思,沾沾自喜地想为厂里做点小小的贡献,导致只用上了个人的眼光去看待工厂的表面现象,而没有像厂长和师父那样高瞻远瞩、统筹兼顾,在整个战略层面上,为工厂的未来考虑谋划。”康思杰点点头,表示同意。

    “哎,小康,年轻人可别认为是受打击了。年轻人朝气蓬勃,正是我们的国家的希望所在嘛!”杨厂长笑道:“尤其是像你这样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,就该大胆灵活、献言献策,为我们国家、我们工厂做贡献嘛!未来红星轧钢厂的担子,也是要交给你们年轻人的嘛!”

    三人经历了一番友好的交谈,才说起了正事。

    “小康,蜂窝煤真比煤球好?现在家里,烧得也是煤球,都用了好多年,也习惯了这圆圆的,黑不溜秋的东西了。”杨厂长说道。

    “是的,厂长,要好多了!”康思杰为这位军转政的杨厂长,详细科普道:“可以作个简单的比喻,蜂窝煤和煤球比喻成一张纸的两种形状,蜂窝煤是展开的纸,煤球是攥成一团的纸。”

    “展开的纸被火点燃了,接触的空气多,燃烧得很快,纸也能烧成灰烬,把纸上面的能量,都释放出来了。这种现象,就叫燃烧充分。”

    “一团纸,烧得比较慢,火势也小,而且,等火熄灭后,摊开燃烧过后的纸团,会发现里面有些纸是没有烧着的。像这种燃烧不充分现象,等于是浪费了能量。”

    “俗话说,物尽其用,人尽其才。跟现在家家户户使用的煤球相比,蜂窝煤能把煤炭里储存的能量,都释放出来,这不是变相节约了国家能量?”

    “而且,我在报告上也写了,还有个不成熟的想法,就是改良蜂窝煤的配方,不单单只加黄泥混合,还有...到时候,煤炭这个主原料用的少了,又能将其他东西变废为宝...”

    “当然,这有个最为重要的一点...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蜂窝煤燃烧起来的火势大小,是可以调节的!因为有些居民,就想要煤球烧的缓慢,不要一下子就烧完了,好让房间里保持温度...这个,是可以通过改良的新煤炉子来有效调节...”

    “而这个改良的新煤炉,铁桶外壳就可以用我们厂的钣金来做!”

    “因为是改良的煤炉子,不是烧煤球用的底膛大、上膛小,每年要搪一次的铸铁炉子了!新煤炉里面搪好的耐火泥,一般可以用上10年!”

    “至于厂里是只卖半成品的铁桶,还是做出成品的新炉子一起卖,就需厂里的领导决策了。”

    一口气说完了,康思杰朝杨厂长点头微笑。

    “来来来,小康,先喝口水,润润喉咙。”杨厂长热情地招呼着,拿了会客桌上摆在盘子里的陶瓷杯,倒了些热水进去,递了过来,转头便笑:“老王啊,你教出来的徒弟,说起来是通俗易懂、条理清晰,让我这个对能源问题是一头雾水的大老粗,都听得明明白白的,可了不得了嘛!”

    王永顺扶了黑框眼镜,附和着说笑:“都是些纸面文章,还要老杨把好关才行!”

    官职你最大,当然是你顶上去!

    杨厂长笑道:“小康啊,你来说说看,如果事情定了,我们厂是只卖铁桶好,还是新炉子一起卖好?”

    法子不错,人,还要考察考察。

    康思杰先是瞄了眼王永顺,无特别的暗示,就回应道:“厂长,如果事情定下了,厂里卖哪个,或者是两个都卖...还是需要问一下我们的人民,他们来帮我们决定!”

    “虽然这两年时间里,国家都在推广宣传,建议城市里的居民使用更为经济的蜂窝煤。但是,当下的群众,还有很多家庭,继续用那更为熟悉的煤球子。”

    “厂长,师父,我想了一下原因,也是不成熟的看法,还请二位领导帮忙指点。”

    “老百姓们在接受某一个新事物的时候,都得需要有一段时间过程,才会被人民普遍接受。这个时间段的过程,有信息差造成的,有生活习惯造成的,还有就是生产工具造成的。”

    “头两个因素,只能依靠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,来逐渐改变。”

    “最后一个因素,就是通过改良工具,让人民使用后,觉得更为便捷耐用,当然了,还有价格适中。”

    “宣传推广的几个方法,我已写在了报告里,想必二位领导也看过了,我就不多叙了。”

    “改良工具这方面,我将现在的铸铁煤炉子,改成价格相对便宜、铁皮包裹的新煤炉,只要搪炉子搪得好,一样坚实耐用。并且,用耐火泥搪一次炉子就能用许久,不必像铸铁炉子隔年搪一次。”

    “想必,各种方法,双管齐下,应该能让神州大地上的人民,更容易接受使用,更为经济的蜂窝煤!”

    “到时候,人人都能为国家作出一份贡献吧!”

    说到最后,康思杰情不自禁地感慨了一句。

    家国情怀,不以年代而作变节。

    最后一句,竟像是四十岁年龄的惆怅语气,让室内的杨厂长和王永顺面面相觑。

    他们哪知,身处后世信息爆炸的年代,层出不穷的奇闻怪事见多了,人人都比较成熟。

    而且,个个名之为键盘之侠,爱动口,发牢骚。

    “小康啊,年轻人如同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,意气风发、充满热情,才是应有的风貌!可不许像我们这些老头一般,年纪轻轻的,就表现出这种垂垂暮气的姿态来!”和颜悦色的杨厂长,调控起了现场氛围。

    这颗苗子,像是不错,可别成“伤仲永”了。

    感觉已看不透自己徒弟的王永顺,也劝了一句:“老杨说得在理,年轻人要有年轻人的模样。你这次的想法,很好,上面的领导,应该也会同意下来。是不是昨晚没休息好?那到我办公室坐会去。”

    “对,小康,听你师父的,到他办公室休息一会去。”杨厂长说道。

    “好的。”自知言语失常的康思杰,也就顺势离开了办公室,却没有到王永顺的办公室去休息,而是直接回到了车间。

    康思杰走后,屋里的二人又沟通了一下细节。

    随后,杨厂长在办公桌上,拨通了一个红色电话:“喂,喂,是李秘书吗?”

    计划是经济,但没说不增加经济。<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