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71章 插队?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“我也想啊!”老橛子一拍手:“你说说,这么些年,我做的事儿过分吗?再说了,我真的富吗?我不就比你们多吃了那么一口饭。是,你老秦,了不起,是战斗英雄,我老橛子也不差的,别的不说。当年,我可是帮着队伍运了不少东西的,这点,你总不能说没有吧。”

    这还真有。

    队长无法反驳。

    “你到底想要做些什么?按着你老橛子的盘子来看,也看不上这么点鸡蛋吧?”队长无奈地说道。

    老橛子“嘿嘿”笑了两声:“我也不是非要那么些个鸡蛋,就前阵子,结婚的那几对,弄来的大白兔,您也吃了吧?”

    “你想做什么?!”队长一双眼睛一瞪,一个老农瞬间变成了在战场上杀人的士兵。

    原本在院子里溜达的鸡都缩回了自家窝里去。

    “嘿嘿,老橛子我见得兵,不说有一千,也有八百了,您这样,可吓不倒我。再说了,那大白兔,您们确确实实是吃了嘛!”

    队长“吧嗒”了一口,叹了口气,收敛了气势,嘟囔了一句:“我就知道。”

    “说吧,折腾这儿,又折腾那儿的,你到底想说什么。”

    年前的那大白兔,可是这十里八乡津津乐道的话题,你要说犯规,不至于,更多的人,是觉得结婚的那三家人有本事。可问题是,那玩意,真的是乡下人能弄来的?这不,麻烦不就来了嘛。其实,队长完全可以说上一句,这不是老子要的,跟老子没关系。

    但队长到底是一个负责任的人。

    都是乡里乡亲的,他不扛事,谁扛事?

    “放心吧,对你,对我,都有好处,有人想来秦家村插队!”

    “插队?插什么队?”队长皱眉。

    “上山下乡啊!”

    “知青?来秦家村做什么?”队长的眉头皱得更深了。

    “上山下乡”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《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(修正草案)》的文件中,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,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。

    而这时候的上山下乡,并不是指的一些个娃娃,跑到乡里去支援建设。

    这时候的上山下乡,是需要政审体检的,去的地方,也不是像是秦家村这种靠近城里的地方。而是一些边疆,开荒,那是真正有能力去建设的人去的。也就是所谓的“农场模式”,一方面,可以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,另外一方面,可以开疆拓土,轰轰烈烈建设新中国。

    这种农场模式,直到1968年之后,才逐渐发生了转变,68年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初、高中学生(即\"老三届\")一起毕业的奇景。这年的冬季起,插队模式就成为上山下乡的主要模式。人数规模之大、涉及到家庭之多、动员力度之强、国内外影响之深,都是空前绝后的。

    大量的知青下乡,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,从农场模式,转变成了插队模式,插队属于集体所有制,无需政审体检等手续,也没有严格的名额限制。知青们和普通社员一样挣工分、分红分口粮。

  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