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十一章 放榜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转眼就到了年根。

    学校放寒假后,薛峰在家里待了两天,觉得再待下去就不是个事了。

    高中的寒假和初中不一样,上初中时,放了寒假老师会布置一大堆作业,他每天趴在家里写作业,写完时也就快过年了,也不觉得有多少空闲时间。

    而高中假期没有了作业,如今又正值冬闲时节,地里也没有活可忙,他整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,觉得闷得慌。

    母亲看他在屋里急得踅圈圈,就劝他去村子里转转,找同学玩儿。

    可薛峰觉得没意思。

    他们一届的同学中,只有他和王得贵上了高中。虽然只是短短几个月的功夫,薛峰感觉和村里以前的同学竟然有了距离。

    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生疏,他也说不清楚什么原因,就是感觉没话可说,更别说玩儿了。

    王得贵吧,根本与自己就是完全不同的两路人,虽然在同一个班里上学,但一周也说不上几句话。

    回到村里还能一块玩儿?

    这只是原因之一,薛峰不愿意去找他们玩儿,还有另外一个原因,那就是他觉得自己经过这几个月的高中生活后,好像突然之间长大了,觉得“玩儿”一词,似乎与自己不搭界了。

    玩儿不是正事,自己应该干点正事了。

    父亲自从承包了村里的果园后,便订购了一份《果农报》,整天在研究果树的剪枝、拉枝、施肥、驱虫、浇水等,有了一点儿感想,便跑去果园里做实验,也没空儿搭理他。

    薛峰跟着父亲去过一次果园。

    它位于村子的最西边,紧挨着水坝,四五亩大的园子被残破的土墙包围着,北面临近公路的墙中央开了个小土门,一扇果树枝编的柴门,上了一把锁。

    薛峰对父亲说:“这么一个烂柴门,能防住个谁呀?再说里面也没有啥,还用上锁?”

    父亲说:“话不是这么说,园子锁这个门,并不是为防贼,而是要告诉路人,这里是不能随便进去的。柴门破怎么啦?门和锁从来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,再好的门锁也是防不住贼的。”

    薛峰听了父亲的一席话,觉得有道理,似乎还包含了点儿做人的哲理,便没有反驳。

    园子里的果树都栽了十几年了,树干低矮却很粗壮,树条长且茂密,把整个园子撑得满满当当。

    进了园子,一条小路直通到园子的东南角,那里有一小块空地,因为临着山崖,所以没有夯墙,山崖上开凿了一眼土窑洞。

    薛峰趴在窗口上看了看,里面支着一扇当作床用的门板,墙洞里放着油灯,还有一些吃饭的家什。

    薛峰问:“这是干啥的?”

    父亲说:“苹果成熟时,人要住在这儿看园子的。”

    薛峰问:“还有人来偷苹果吗?”

    父亲说:“也说不准,主要是防止娃娃们进来胡乱糟践。”

    看着满园子的枝丫,父亲双手叉着腰,踌躇满志地说:“这些树条子是该修剪修剪了,开春就干!”

    果园西墙外的水坝,薛峰小时候常上去玩,那是一个十几米高的夯土坝体,把村里仅有的一条沟壑给硬生生地截断了。

    人站在坝顶,视野极为开阔,极目远眺,让人觉得心旷神怡,神清气爽!

    据说,这水坝是六十年代邻近的几个村,共同出工出力修建的。修建时由于石头和砖块不够用,还把村子里的庙宇、牌坊都给拆了。

    薛峰疑惑地问过爷爷:“咱们这儿有那么大的水吗?用得着建这么大的水坝吗?”

    爷爷告诉薛峰,在他的记忆中曾经有一年爆发了山洪,顺着这条沟一直冲到埝里,把庄稼都毁了。

    不怕一万,就怕万一,埝里的地可是全村最好的庄稼地。

    只是自薛峰有记忆以来,他们这块儿就没有下过多大的雨。年年都是人们站在地里,仰望着天空,祈盼着老天多下点雨,更别说是山洪了。

    站在坝顶,向北望去,几百亩平整的埝里,一眼望不到头。

    麦熟时节,埝里是一片金黄,星星散散地会点缀着几个带着草帽的乡民,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丰收画卷啊!

    这片平坦如绸的土地上,曾经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斗。

    那是1942年的端午节,乡民们刚收割完小麦,日军纠集清水和长野两个师团,联合周边县的伪军,对驻扎在当地的晋绥军整编四十五师发动了进攻,师长王凤山将军利用沟壑旁的高地,对埝里的日军给予了猛烈还击,无奈敌军人多势众,武器装备精良。王凤山他们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,之后,他便组织突击队,与敌人进行白刃格斗,终于成功地突出了重围。在战斗中,师长王凤山的腹部不幸中弹,肠子都流出了腹腔,他一边用手托住肠子,一边继续战斗,后来被警卫员强行拖入担架撤退,没走多远,就以身殉国了,年仅三十六岁。

    三十六岁啊,多么美好的年华啊!

    父亲从果园回来,看见薛峰站在薛英身后看她写作业,就自言自语地说了句:“听说供销社门口放榜了。”

    薛英抬头看了眼父亲,便又埋头写作业,没有多加理会。

    学校放榜,这在村里是一件大事。

    每年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,学校会把每个年级的学生按分数进行排名,用一尺多高的红纸书写成几十米的红榜,张贴在村供销社的屋檐下。

    全村的乡民便在供销社门口边观看边品头论足。

    那些家里娃娃考得好的家长,当然会长时间站在那块,等待享受乡民们的夸奖;而那些孩子排在末尾的家长,多半只会偷偷地瞄上一眼就赶紧溜开,省得在那块显得尴尬。

    还有些肚里明白自家娃娃考不好却还抱有些期望的家长,也会委托邻里街坊捎带看一眼,以免去了现场丢人现眼。

    不过,不论去不去现场,不出两天,全村娃娃的成绩就会传得人人皆知的。

   &nb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