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二十八章 初吻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高考结束后,薛峰、申怡心与同学相约,一起来到了后土祠。

    这后土祠甚是有些来历。

    她位于县的最西边,紧挨着黄河。

    传说轩辕黄帝战胜炎帝、荡平蚩尤,天下安定后,便在此地扫地设坛,祭祀后土地母。

    汉武帝元鼎四年,汉武帝在雍县祭天,对大臣们说“今上帝朕亲郊,而后土无祀,则礼不答也”,太史令司马谈则谏言在汾阴县祭祀后土,汉武帝听纳“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”。

    其后汉武帝更是六次巡幸后土祠,祭祀后土。

    祭拜即毕,泛舟河上,满目秋风萧瑟、草木落黄,不禁触景生情,吟唱了流传千古的《秋风辞》:秋风起兮白云飞,草木黄落兮雁南归。兰有秀兮菊有芳,怀佳人兮不能忘。泛楼船兮济汾河,横中流兮扬素波。箫鼓鸣兮发棹歌,欢乐极兮哀情多,少壮几时兮奈老何。

    后人于后土祠内兴建秋风楼一座,专门用以供藏汉武帝的《秋风辞》碑刻。

    从汉至宋,历代皇帝先后24次到后土祠祭祀。

    直到明嘉靖年间,京师兴建方泽坛,古代帝王的祭地仪式才从后土祀迁移到了北京地坛。

    历史上,后土祠和秋风楼因为黄河改道泛滥,曾多次被冲毁,目前能见到的建筑是清同治九年重建的,却也有近150年的历史了。

    站在后土祠内正殿门前的平台上,翘首西眺,但见芦苇荡荡,河水汤汤,河面竟也宽阔如此,小舟泛于其间,孤雁上下翻飞,虽正值盛夏,却给人一种苍凉悲壮之感!

    眼前的景色,薛峰竟看得有些出神,一些熟悉的词句在头脑里,突突地向外冒:“君不见,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君不见,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”“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;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。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。曾记否,到中流击水,浪遏飞舟?”……

    又想起故土先民、鬼谷子弟子张仪当年西渡入秦,凭三寸不烂之舌纵横六国,终得拜相封侯,成就了一番传业。

    一时间,意气风发,豪情壮志拥堵于胸,不吐不快。

    身旁的申怡心牵着薛峰,见他好半天没有动静,便摇了摇了他的胳膊:“想什么呢?”

    “没、没想什么。”薛峰的思绪这才回到了现实中。

    他把手从申怡心的手中抽了出来,搂住了她的肩膀,看着申怡心的脸说:“你想过没有?志愿报哪儿的大学?”

    申怡心的脸一红,羞涩地垂下了眼睑:“还没想过呢!你呢?”

    “我想报北京的大学。”薛峰把头重新扭到了前方:“长这么大了,还从来没有出过省。我想去看天安门,想去看***,想去长城!怡心?”

    说着,盯着她的眼睛。

    “嗯?”申怡心应了一眼,抬起了眼睑与薛峰四目相对。

    “答应我,咱们志愿一起报北京的大学,好不好?”薛峰的眼睛里充满着期望。

    “好!”申怡心的声音很小,却十分坚决,说完,她把头靠在了薛峰的胸前:“有你真好!”

    薛峰紧紧地搂住了申怡心的肩膀……

    穿过后土祠的正殿,便看到了位于其后的秋风楼。

    这秋风楼共有三层,为十字歇山顶式建筑,立于正殿之后的沟壑旁,雄壮巍峨,设计精巧。

    全楼有28根精雕吊柱,代表汉武帝的云台28将,36个挑角,象征隋末瓦岗寨36兄弟,108个彩色琉璃武将形象,象征梁山一百单八将。

    楼的底部筑有高大的台基,台基内部修建了一条东西穿通的水道,洪水自东门“瞻鲁”而入,从西门“望秦”而出,直接把水流导向沟壑注入黄河,让人不得不叹服古人的才智。

    薛峰他们从“瞻鲁”东门进入了水道,来到了秋风楼深嵌于地表的正下方。

    虽然外面正值盛夏,烈日炎炎,这里却是昏暗阴冷,凉风习习。

  &n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