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5章 锦衣卫选拔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镇抚司专及诏狱,直接取旨行事,用刑尤为酷烈。锦衣卫屠杀文武大臣,镇压各地人民,罗织大狱,捕人甚众。

    其实锦衣卫的“职业历史”到明代已经有一千多年了,早在汉朝汉武帝时设置“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”之众的“司隶校尉”开始就已经有了这个职业的雏形,到魏晋时期曹操因为生性多疑恐“中丞,司隶不为己用。”进而设立了规模更为庞大的“校事”、“典校”及其附属机构,正式确定了这个神秘的特务机构在中国历朝政府中的地位。再以后南北朝时的“侯官”、唐时的“内卫”一直到明朝的“锦衣卫”实际上都是一回事。

    只不过到了明代,把汉武帝时的司隶校尉、绣衣直指御史这类专设监察官职正式化了,锦衣卫“私查舞弊,拱卫京师,独捍皇权,察录妖异”的特务性质最终连同组织形式终于正式被“确认”下来,并得到了他正式的名分而已。

    洪武二十年(公元1387年),由于朱元璋看到了锦衣卫的弊端,烧毁了锦衣卫的刑具,以示废除锦衣卫的决心。洪武二十六年,朱元璋正式废除锦衣卫。

    靖难成功后,明成祖朱棣重新启用了锦衣卫,锦衣卫的特务性质进一步加强。1420年又设东厂。1477年明宪宗更设西厂。明武宗又增设内行厂,统称厂卫制度,开创了中国特务制度的先河。

    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,其基层单位是“卫”和“所”,每卫辖正规军士约10000人,其下设所,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,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9处。到洪武十五年,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,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“锦衣卫”。

    原来是锦衣卫的选拔大赛,难怪这么热闹,可为什么我朱显波不知道了,转念又想你算老几啊,也不是武林中人,年纪轻轻,弱不经风的商人,要是知道就奇怪了。林掌柜也没来,也许人家专心做生意吧,毕竟看热闹的多半是闲人。

    选拔的规则倒是很简单,两两对打,胜者进入下一轮,对阵按报名顺序随机抽取,台上一边喊名字,一边擂鼓助威.不一会工夫,八十来个人就胜出了。看相貌个个威武挺拔,倒都像是练家子。

    台上几个文官时常指指点点,时而评头论足,只有那田字旗下稳坐太师椅将军模样的人,整过过程似乎没离开那些选手,也不见一丝笑容.看起来可能对这些人功夫不满意,锦衣卫虽然以操练为主,但是能进京所的,自然功夫越高越好.

    接下来的打斗明显比刚才激烈得多,有些人几是个回合下来甚至难分胜负。有两三对,甚至是旗官请示台上将军才决出胜负,被判负的甚至还心有不甘.场外观众的情绪也越来越高涨。

    很快,广场中间就只剩下四十来人,虽然个个大汗淋淋,大声喘粗气的倒没有几个。台上的人也开始兴奋起来,毕竟越到后面比赛越激烈。不管是看门道还是看热闹。比赛很快又开始了,几乎没给选手们喘息的机会。有些运气好的,第一轮倒是不用打。那些打满两轮,而且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的人,可不是什么好消息.很快,那几个上轮被判胜的,败下阵来.这轮打完,就只剩下二十四个人了。

    台上的大拿终于站了起来,宣布了新规则,二十四个人轮流上台来打,连胜以上的可以下台短暂休息,其他人继续,失败的人也可稍事休息,每人最多三次重新登场机会.选拔按胜场高低排序,连胜十五场的直接晋升为京所锦衣卫。胜场相同以连胜场次排序,前两样相同比相互间胜负,胜场少的直接淘汰,宁缺毋滥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这个办法,既复杂有简单,复杂的是组织者要不断刷新胜场,而参赛者也要选择适当的上场时机.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保证打通场。三次机会也能确保百分百发挥实力.简单就简单在惟实力论.要是我们的高考按这样考就好.朱显波心里这样想,一边开始打量起这些人来。看样子,有三四个人和阿三的实力差不多,要是阿三在这里也许能进锦衣卫,说不定能进京呢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兄弟姐妹们,朋友们给力支持下!收藏、红票!什么都行!

    你们的鼓励就是我码字的最大动力!

    魔力在这里拜谢了!

    最新全本: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