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08回 《洪水淹绵城1》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此时的江油镇到处都是工地,几乎所有的俘虏和城里的男子都被强迫起来修筑城墙。\WWW。qВ5、c0М\\城里城外到处都是砍伐树木的、挑土的、采石的人群。刘嘉“发明”的太守车——也就是架子车——可以上被这些人充分利用起来了:一台架子车上码上三四筐土块或者石头,有的人还把两台甚至三台架子车配合起来使用,一根大的木头就这么被架子车们运着往工地上送,运送速度比过去仅仅靠人扛肩挑效率高多了。

    城墙基本以老城墙为基础,新的城墙把旧城墙包含在里面。江油镇虽然是一个小镇,但益州把它和江油关做为一个整体的防御体系来看待的,因此这里建有不算高大但也算不低的城墙。

    新建的城墙从外往里看,最外层是一堵麻石墙,都是一块块的不规则的麻石垒的,因为时间来不及,无法采到条石的刘嘉他们就只能这么应付了。紧接着麻石墙后面就是沙石层,再接着就是一层木栅栏起加强和固定作用,最后就是泥土堤。泥土层层夯实,里面也掺杂很多小的石头。

    总之,这城墙的质量比正规的城墙要差得多,但它很宽大、建设速度也快。这是目前在这种状态下最理想的建设方法了。

    回到江油镇的刘嘉随便在工地上看了看,发现这些俘虏还真老实,干活认真又用功。虽然天下着小雨,地上到处是泥泞,俘虏们一身全是污泥,但他们的脸上也没有刘嘉自己想象的那种痛苦、被逼无奈的神色,他们似乎很安静而自在。

    刘嘉感到很奇怪:他们怎么这么快就随遇而安?

    回到自己的住处后还专门问了一下张松,为什么这些俘虏现在就能泰然自若地干活。

    张松笑着道:“哈哈,在现在战乱时期,普通人家就是要吃饱饭也是非常困难的事。而我们俘虏他们后不但不杀他们、活埋他们,还给他们吃的,表现好的还准备在战后给他们一点工钱。他们哪里能碰到这么好的主人?哪里能找到这么好的地方?一些俘虏还说现在吃的比他们在张鲁手下当士兵的时候还好,有了吃的,没有长官时时催骂鞭打,也没有死的危险,所以他们就安心了。当然也有一些军官消极怠工的,但被我们的士兵杀了几个后他们就全老实了。就是张鲁那些教徒最本份,他们本来就是农民,他们已经习惯了做事,只要我们保证今后让他们回家他们就抢着干活。”

    虽然刘嘉不相信俘虏们就这些原因就能使他们这么快地随遇而安,但他也没有再去关心这个事,他最关心的还是马谡制造的硝石、硫磺、木炭这三种东西有多少了。

    第二天清早,刘嘉就在马谡的带领下,秘密地进了山,走了几个时辰才走到了上次遇狼的地方。这里已经变成一个熬硝的大作坊,而且在这个山洞发现了几个大出口,非常方便在里面熬硝。因此马谡就派兵把这里严密监视起来,采矿、粉碎、熬煮、结晶、干燥、碾碎等工序都在不同的区域。

    当刘嘉信步走进去的时候,这里的一切已经物易人非。完全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,他们遇狼、斗狼的地方已经成了采矿区,现在那里成了一个大坑。坑里面有很多汗流浃背的民工都光着膀子持钎砸锤。“叮叮噹噹……”响成一片。这些硝矿敲下来再用大筐运到另一个工场区,让其他民工粉碎。

    “一石这种硝石能熬多少硝?”刘嘉问马谡道。

    “开始一石只能熬六七两硝,现在可以熬十两到十一两了。”马谡回答道。

    “很不错的。嘉记得一般只能熬八两到十两的。”刘嘉说道。

    随后,刘嘉又在马谡陪同下参观了烧炭、炼硫的作坊。这三个地方相距都比较远,相互之间除了少数几个人得到马谡的特许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